平时偷懒的小伙伴考试时却突然爆发?这或许不是小伙伴天赋异禀,而是拥有了某种“神器”显了神通。据报道,近日,记者在网上调查发现,电商平台上有大量在售所谓的“考试神器”。有店铺显示“全店已售100万+件”,还有店铺显示“全店已售60万+件”。在电商平台上,只需1.88元,就能买到由一支笔和一张可抽拉小纸条组成的作弊“利器”。商家毫不避讳,在封面图与详情区直白展示其“考试推荐、可伸缩、可写字”用途。(扬子晚报)
网售“考试神器”,产品说明甚至不能说是“暗示”,而是赤裸裸的“明示”。其丝毫不掩饰关于“作弊功能”的演示,堪称毫无顾忌。从成交记录看,此类产品出货量不小。而其到底流向何处,却是不得而知。在相关页面上,有买家留言“非常的好用”,试问,到底是“用在了哪里?”之于此,大家虽有心照不宣的猜想,却终究没能眼见为实的铁证,故而总归有话没说完、信息残缺之感。公众最想知道的,其实是真实场景下对此类产品检出情况的反馈,只是暂时还无从得知。
在电商平台上,这类商品的公开名称是,“抽拉纸条笔”。店家所示范的使用方法很直接:这张小纸条可以直接写上内容,将纸条收缩回笔中,通过“借笔”等手段传递纸条……这种看似很“巧妙”的“考试神器”,在现实的考试场景下,到底有多少“穿透力”“得手率”,这是迫切需要追问和弄清的。我们知道,考试有各式各样,其中的很多涉及重大的利益分配,如果此类“神器”渗入到了重大考试场景内并且还能蒙混过关,那么事情的性质,显然就更恶劣许多。
其实,抽拉纸条笔,就外形结构而言,就有着自身的突出特点。这意味着,只要稍微加以关注、针对性检查,那么考务人员就不难将之发现。事实上,一个必须意识到的事实是,现实中很多重大考试,本身就是不允许考生间“相互借笔”之类的举动的,这是不是意味着,“抽拉纸条笔”也许很难有用武之地呢?或许,更需要关注的,还是中小学内,那些日常的、等级没那么高的考试。此类作弊神器,若是没有第一时间被查获、被阻拦,难免会产生某种负面激励、动摇诚信意识。
考试场景下,固然该严防死守。源头治理,平台也该担起责任。对于此类存在极大道德风险、法律风险的可疑商品,平台理应强化前瞻研判,及时屏蔽、下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