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米商标已含卫生护垫类,315后小米撤回“不做卫生巾”
当车圈顶流撞上卫生巾塌房,雷军成了全网最忙的男人。
在央视315晚会曝光山东企业翻新卫生巾产业链后,“小米SU吸”频频冲上热搜。
一边是刚发布的小米SU7 Ultra引爆车圈,另一边是4亿女性用户涌入雷军微博评论区“万人血书”——“雷总,卫生巾市场需要您来整顿!”
当车圈顶流与女性刚需相撞,一场荒诞又真实的商业奇观正在上演——小米SU7 Ultra发布会上余温未散,雷军的微博评论区已被4亿女性用户攻陷。
卫生巾塌房事件:信任崩塌催生“跨界救世主”
央视调查显示,山东多家企业将婴儿纸尿裤边角料、医院废料改造成卫生巾,涉事品牌包括全棉时代、米菲等头部企业,pH值超标、菌落数超标的“黑卫生巾”通过电商平台流向全国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这些本该销毁的残次品被以“吨”为单位回收,经过简单换包装后利润暴增10倍。
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绝望在雷军评论区爆发:
“连纸尿裤废料都敢塞进卫生巾,我们还能信谁?”
“小米汽车敢对标保时捷,9.9元卫生巾总比毒巾强!”
PS雷军工厂躺平照配文“防侧漏,选雷总”转发破10万
尽管小米生态链总经理陈波3月7日明确表示“卫生巾做不了”,但3月15日曝光后该微博被悄然删除,而企查查显示小米早已注册“卫生护垫”类商标。
这种微妙转变引发多重解读:
供应链试探:小米已具备消毒湿巾、医用眼罩等生产线,跨足卫生护垫仅一步之遥
用户逻辑绑架:30万的小米汽车都敢造,9.9元卫生巾为何不行?
信任经济学:网友认为“小米出品必属精品”的质检体系能碾压传统品牌
荒诞背后的产业困局
卫生巾行业乱象本质是监管与标准的双重失效:
标准滞后:现行国标仍沿用2011年版,未将pH值、荧光剂等关键指标纳入强制检测
平台失责:电商对“贴牌”卫生巾审核形同虚设,无品牌授权也能上架
暴利驱动:一吨废料成本不足千元,翻新后利润超10万
“SU吸”现象的社会隐喻
这场狂欢背后是消费者对行业信任体系崩塌的绝望投射:
技术平权期待:网友建议小米卫生巾搭载蓝牙芯片,实时监测吸血量并连接小爱同学提醒更换
性价比信仰:小米曾用199元手环颠覆智能穿戴市场,用户期待其重演“价格屠夫”神话
情感代偿心理:当专业品牌集体失信,公众宁愿将希望寄托于跨界企业